實驗還是以失敗告終了。
前段時間做了個實驗,就是把自己博客的內容在不分組的情況下轉發到微信朋友圈。先是一篇因為「抑郁癥疫苗受害者聯盟」的詞組,被微信毫不客氣地認定為是「包含色情內容」給封鎖了跳轉。接著是我媽遙控我爸給我打來電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地要求我刪掉已經發布在朋友圈的內容。
我本來預計怎麽的都得活夠30篇文章才會引起他們的警惕,哪知道還沒有到第10篇,我就被「勒令整改」了。這確實是一次實驗,想看看作為中年人的我,認知是否開始能被父母理解,結果沒承想,還是自討沒趣了一番。
既然說是實驗,那肯定也有「刻意而為之」的事情。
《十二宮殺手》里面的想法確實是真實的,但是這僅僅是我在寫作的時候所追求的一個點,並不是故意想要挑戰誰或顛覆誰。但是小說是小說,非要放到現實來討論這件事情,就顯得太過吹毛求疵了。
《精怪世界》里大概是因為說了太多中國人情世故的真話,所以必須把這種對人性險惡猜忌的苗頭扼殺在最開始的時候。只要沒有人提出問題,就不會存在問題了。如果還有,那是別人家的問題,跟我們沒有關系。這有多少有點幸存者偏差。
《性幻想原罪》從題目開始就他媽的是個大逆不道的東西!但是里面所說的內容我已經幾近客觀了。畢竟現在還有人小時候在看到接吻畫面的時候,被父母支開。不過這倒可以理解,中國的性教育到現在就連「性教育」三個字在網路上都可能成為***,不單單是「性」,現在連「教育」都可能是敏感詞了吧。
《黃色笑話》還沒有來得及發到朋友圈,「宣告死亡」的通知書就已經下達了。《黃色笑話》想要測試的是他們到底有沒有看內容——雖然題目是黃色笑話,但是里面除了最開始有小段無傷大雅的黃色笑話以外,通篇都在說關於情緒的事情。很可惜,這篇文章並沒有投放到「實驗室」。
原本這篇文章我預計怎麽都等30幾篇後才會寫到,可以作為一個階段性的總結文章,算是徹底告別「簡中環境」的一個里程碑。結果沒想到,這個里程碑也太快被建立起來了。所以今天就只能這樣草草地總結了。
有趣的是,這篇文章的排序剛好是13,在塔羅牌里,這個數字所對應的牌面是「死神」,意味著結束、完結、告別。
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要責怪父母的意思,因為這是一個長期以來形成的(根本已經無法解決的)「惡性循環」,我想表達自己→但是我的認知和他們的認知存在分歧→那誰的認知是對的呢?必定需要按照長幼之序、道德高低來確定→所以我的認知一定是存在問題的→我不能這麽想了→那我以後就不表達我的想法了→父母更加不知道我在想什麽。
這個惡性循環的公式,我相信在很多中國家庭都會存在。我過去曾想跟自己的父母聊起這個話題,但是最終結局都是以「你不能再這樣想了」而告終,因為他們害怕當兩種想法在碰撞的過程中,最終證明他們的認知是錯誤的。無論是在長幼尊卑、還是道德高低上面,這件事情就如同是中國家庭倫理大劇里面不可原諒的bug存在。
但是回過頭來想,這個「惡性循環」里面的問題真的是出在想法的對錯上面嗎?但如果沒有對錯,又怎麽能扭轉對方的想法呢。所以我倒覺得,根本問題是出在這里——我們總覺得兩個想法、觀點的對峙,就一定意味著這兩者之間是矛盾關系。
小時候有一個必須要教會小孩子的寓言故事,叫《狼來了》。我相信這個故事不需要復述,大家都應該知道在說什麽。而那個時候,每個小孩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都會學到另一個東西:善意的謊言。
作為小孩,要理解「善意的謊言」真的是一件非常糾結的事情。因為在小孩子的邏輯思維里,這個世界是二元構成的,就連小孩子接受的教育,也是只關乎「對與錯」的。但是這樣的教育並沒有錯,只有知道對錯之分後,才知道可為之和不可為之。
接著,他們就會在人生中遇到第一個超越對錯的存在——「善意的謊言」。從看圖說話、到寓言故事、再到他們真實地切身體會到父母一輩對他們父母的「謊言」。這應該是每個接受「對錯教育」的小孩子,第一次會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規則存在「BUG」的時候。
隨著年紀的越來越大,「善意的謊言」反而成了一種借口,而不是我們真正要該去理解的問題。到最後,我們還是只能用「對與錯」的二元對立來看這個世界——兩個思維的對峙,就一定意味著有一個對有一個錯,所以我們的想法是錯的,父母的才是對的。一旦有某一個觀點脫離了自己原本的認知,那這個觀點就得存疑,甚至是去極力否定。
而這樣的二元對立,就能來解釋為什麽中國家庭教育一定是以「否定教育」作為核心手段了。
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說謊三次狼來了。但是每個成年人都發現,自己說了一輩子的謊話啊,什麽狼都沒有來過。等真的那頭狼來了,那一定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你的世界里,製造了這頭恐怖的餓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