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一個未曾謀面的朋友得知我加入了「十年之約」之後,突然有一種莫名的難過。本想逼著對方拆解這種難過的情緒根源,但反過來想想,我倒能理解這種「難過」,頗有一種本不屬於某一個烏合之眾的人,突然也成了烏合之眾的成員。加入「十年之約」本來只是隨手之舉,但是加入之後又開始糾結後悔,畢竟我是一個完全不會販賣自己的人。
所謂的「販賣自己」,我理解的就是在市場之中銷售自己的存在感。一直以來我都沒有這種能力,一開始還會偽裝成不屑,但是後來不屑終究還是暴露了不會。去翻了好幾個已經加入「十年之約」好幾年的人,從而分析他們是如何在眾多已加入者中販賣自己的。精心設計的網站、不經意的日常記錄卻透露著他們的個人魅力和喜好特點、大批量的留言和友情互動……好像我一個都沒有搭上邊。之前還在跟莫莫半開玩笑:我大概是到了2022年為數不多的,還在用襯線字體寫單篇超過200字小作文的人。
但是反過來,不迎合市場,不參與到內卷之中,就永遠無法被人看見。推送的計算已經按照分門別類地整理好,評測就是評測、開箱就是開箱、購買清單就是購買清單,超過200字的又不是揭露明星八卦的小作文到底應該放在什麽領域?之前有試過在Matters上發布過以前的場景小說,雖然確實會有人認真看完並評價。但是每一篇文章都必須要轉為繁體,然後調整里面的簡中白話文語序,著實有點痛苦,這種人工翻譯的工作做了一次就差不多想放棄了。
結果到最後,還是窩在這里寫點自話自說的東西,與其說是一種對內的自我堅持,倒不如就說成是不懂營銷的下場。年輕的時候,會因為害怕被嘲笑,總是強調自己不想迎合市場去做事,結果到中年了,想要去做迎合市場的事情都已經做不來了。評測?也沒啥好評測的了,對吃的用的不能說是見過吃過,但是變得淡定了不少,雖然很想向別人分享這份喜悅,但是自己的情緒要如何感染到別人,也他媽是營銷的一部分。所以現在別人再問起我為什麽不試試貼合市場做點事情,我都老老實實回答「太懶了,又學不會」。
應該有很多人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年輕的時候,努力地想要證明自己被大家所接受,但是又想要堅持屬於自己的個性。結果一直都沒辦法被市場所接受,為了市場就必須要放棄那些所謂的堅持。後來有人為這種過程找到了非常洗腦的詞藻——勿忘初心。但是反過來想想,現在那些天天叫嚷著勿忘初心的互聯網公司,哪一個不是將不作惡當成了最高追求。因為害怕接受市場的考核,很多人的堅持在最開始就放棄了,我做不出市場想要的東西我又不想放棄自己對自我的堅持,那我就等著市場有一天能接受自己。這應該是大部分年輕人會經歷的一個采造詞過程,直到他們漸漸地放棄自己的堅持,甚至是放棄原本想要去做的事情。然後被市場無情的淘汰。
現在想想,所謂的「匠人精神」應該理解成是:一個人做不出別的事情,又沒辦法被市場接納,然後大家瘋狂內卷,直到最後一個人活下來,他做的事情,就可以被稱之為「匠人精神」,因為市場上不再有第二個還在堅持這種不被快銷市場所接受的事情了。
算了,販賣自己的關鍵得把自己當成是商品來捏造,但是有的人本來就是消費別人的,成不了商品也是自然的。